天使與魔鬼(Angels & Demons)

《天使與魔鬼》是《達文西密碼》的「前傳」,是哈佛大學符號學家羅柏‧蘭登首度登場的小說,描述蘭登羅浮宮那趟重要造訪的一年前,發生於梵蒂岡城的冒險故事,一場異教與信仰、宗教與科學的戰爭。

故事敘述想以科學證明神確實存在的物理學家李歐納度.威特拉在公布他的重大成果「反物質」前夕遇害,不但眼珠子被挖掉,胸膛還被烙上一個神祕的印記。蘭登發現這個印記正是「光明會」(Illuminati)的標記,全世界最古老、最有權力的魔鬼教派遺失已久的符號。而威特拉製造出來的「反物質」,是人類所知最具威力的能源,一公克的反物質所蘊藏的能量,等於二十噸核彈──跟投在日本廣島的那顆原子彈一樣大。埋藏在地下五十公尺的「反物質」被偷走了,這種高度不穩定的物質,將會拯救世界,抑或是用來製造出有史以來最致命的武器?倒數計時已經開始……

我開玩笑的跟人說, 這本書最值得一看最精彩的部分是: 那些完美對稱的符號.

其實我讀完了《達文西密碼》與這本《天使與魔鬼》後, 不得不覺得還是《天使與魔鬼》比較精彩! 原因無他, 因為這本小說的主題遠比《達文西密碼》來的寬廣. 《達文西密碼》的爭議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內戰, 而《天使與魔鬼》更廣泛的是科學與宗教, 是所謂教徒與異教徒的爭執.

當然所有推理小說的特色: 幕後黑手永遠是出乎意料的那個人! 只是這個出乎意料大概因為大眾小說的關係, 大概在一半左右我就有了頭緒. 或許慣於閱讀推理小說的關係, 太容易在閱讀時直接分析人與事件之間的利害關係.

當然這個小說的主軸非常有趣, 如果能用科學去證明聖經, 能用科學之力去重現神蹟, 那麼究竟是會讓宗教更為強狀的控制著人類的心靈, 還是會徹底摧毀宗教? 人之所以崇拜神, 崇拜神蹟, 跪在地上乞求寬恕與原諒, 全來自於一種無知, 一種對萬物的無知, 一種無從理解無從解釋的神秘. 但是當這些無知與神秘被科學實證時, 我相信這種崇拜會消失的無所遁形.

從宗教的角度來說, 這樣的科學研究是褻瀆神的領域. 這讓我想到萩原一至的「暗黑的破壞神」裡頭提到的靈體科技, 以及研究這種科技所帶來神的毀滅; 以及教廷對生物科技中基因研究的反對. 因為宗教要保持神的至高無上性, 神的神秘性, 所以只好阻止科學過度發展而沾惹到「神的生意」.

當然這些人會美其名, 會以「人的精神涵養不足以跟上科學進步」來做藉口, 本書的幕後黑手亦如是.

其實不管是哪種科學研究, 都會在研究中發現驚人的感動: 可能為了一個完美的方程式感動; 可能為了生物精準的行為與規律感動; 也可能為了那和諧的共振而感動….不管是哪一種感動, 都很容易讓人對造物者產生無比的崇敬, 但是科學家崇敬的是自然, 而宗教家崇敬的是神.

其實, 神之於自然, 自然就之於神般, 強加之於神過度感性, 強加之於科學過度理性. 人本就該身處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才是.

燕子

……當一束亮銀色燈光投射在黑衣的她的身上,她所扮演的燕子翩翩舞起時,當場我落淚如雨,我的左衝右撞的靈魂終於鑿開了決口,那隻燕子從此棲進我心深處,在我眼中她簡直是個傳奇……

一個脾氣暴烈如同魔王的舞蹈教授,一個被排拒在舞臺之外的天才舞者,一個總是在逃亡中的徬徨女子,交會在悲歡莫名的孤寂城市,互相曝露了深深的缺憾,又在淚光中見到了另一個用了解和希望照亮的世界,他們的心裡都有一雙翅膀,有時比肩,有時單飛,但飛行從沒停歇,只為了追尋自尊與美……

如我所料, 這也是一本讓我一口氣讀完的小說.

其實作者朱少麟對讀者情緒的掌握非常的細膩, 隨著女主角從追夢, 失落, 突破, 毀棄, 最後破繭而出的過程, 讀者很容易被帶起個人的情緒投射: 誰沒有過這些過程呢?

不管是暴躁卻燃燒剩餘生命的編舞教授, 或是乾淨單純的叫人不敢置信的天才舞者阿龍, 都正好襯托了身在兩個極端之中的主角. 用人性黑暗來包裹每個角色的外衣, 再用接近固執的強烈信念來破開這些裝飾, 似乎已經成為朱少麟的拿手好戲. 這種最強烈的衝突正好也娓娓道出人生的無奈與無力, 最後人總是要破繭而出的: 只有能夠破繭而出的人才能成為鎂光燈的焦點. 但問題是, 絢爛的燃燒殆盡, 還是甘於持久不滅的微光?

而我也依然故我的, 注目在特殊的配角身上: 年幼卻假裝過度世故老練的舞者榮恩. 在一切的鋪陳上雖然已經臻於完滿, 但是榮恩的我行我素未免太過特異: 菸酒不忌, 性開放, 慣於羅織謊言, 毫不負責且完全不懂得體恤身邊的人….這些形象雖然完整的符合這樣的角色, 但是太過教條式: 叛逆的人不是如此的, 慣於傷痛的人也不該是如此的.

撇開這些近似吹毛求疵的看法, 這本小說的確值得一讀.

Back to The Mac OSx86

從換了HDD之後, 雖然把剩下的40g裝好了FreeBSD6跟Gnome2, 但是使用上只是如同一般在桌機上用FreeBSD的感覺, 雖然方便好用但是…覺得實在不滿足啊.

所以花了一點時間去把舊HDD的Mac OSX 10.4.6作成image檔, 整個dd過去, 又找了一堆資料順利用了spfdisk修改版弄出了相容HFS+的Boot Manager, 順利變成了Dual Boot(Windows XP/Mac OSX).

弄好之後才發現軟體更新出現了10.4.7, 根據以前10.4.5 -> 10.4.6慘遭重裝命運的教訓, 我直接找JaS的10.4.7 updater來更新成10.4.7, 同時也把release出來的ATi Driver裝上.

都弄好之後首先想試試看OpenGL是否正常運作了, 在10.4.5時弄不成的3D西洋棋竟然可以跑了, 在感動的淚滴還沒落下來之前馬上去試試看OpenGL的Screensaver可不可以, 大感動的是竟然都沒問題了耶.

最後試試看最艱苦的WoW for Mac吧….當然開得出Loader畫面, 結果下一步不再是10.4.5的Coredump….

而是”無法啟動3D加速”

實在是有夠囧rz的.

蒲生邸事件

榮獲1997年第十八屆日本SF大獎。

  一九九四年二月前往東京參加考試的尾崎孝史,住進一家名為「平河町一番飯店」的旅館。當天深夜,旅館突然發生火災,從房間內奪門而出的孝史,卻發現自己身陷火場。就在千鈞一髮之際,一名男子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待孝史回過神,卻發現矗立在眼前的不是旅館,而是籠罩在雪光中的「蒲生邸」。

  男子自稱是時光的旅人,「我們現在,就在昭和十一年(西元一九三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凌晨的東京永田町。很快地──不到三十分鐘,二二六事件就要開始了。」

  震撼日本帝都,改變眾人命運的二二六事件即將重現。此時,在蒲生邸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男子帶孝史回到事件現場,其目的為何?而最後,孝史是否能平安地回到現代?

  繼《龍眠》之後,宮部美幸結合史實、奇幻、推理三位一體全新長篇鉅著。

很有趣的, 幾乎所有跟時間旅行相關的故事都要一再地強調一件事情, 就是歷史的不可變逆性. 不管是電影的Time Machine, Back to The Future, 或是漫畫的龍狼傳, 次元艦隊等等之類的相關作品上, 都在傳達一種「歷史不可能被改變」的觀念, 其中不管是Back to The Future式的「若歷史改變則相對應的存在會消失」或是次元艦隊般的「脫序宇宙」, 甚至是更先進的「平行宇宙」概念.

而這部小說也接近的用上了相同的前提, 讓回到過去的主角孝史僅是身在其中親身的經歷了這樣一個歷史事件, 當然也無法改變歷史, 只是在相對所知的歷史中插入了一些史實未載的因素, 但是特殊的是這樣的史實卻是建立在另外一位「超脫時間」的時光旅者身上, 這就局部性的顛覆掉時光旅行類故事的基本了.

故事中的「歷史不可變逆性」的定義是無法扭轉「大事」, 僅能局部的變化某些細節, 例如空難必定會死某個數量的人, 拯救了某人就注定要有另外一位原本可以逃生的人罹難, 但是卻忽略了大事件的本質是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人所建構出來的, 例如若二戰時因為時間旅者的操作而使原本該射殺某位小士兵的子彈變成射殺了將領, 那麼整個歷史的大事是否就會因此而改變呢? 我想這是作者所輕忽的部分. 甚至用故事中的情節來比喻的話, 若主角孝史因為時光旅者的救援逃過了飯店大火, 那究竟是那個倒楣的人因為孝史的得救而犧牲呢?

但這不表示我否定這本小說, 畢竟時間旅行類的創作總是會在定義部分有些細微的失誤. 或許因為我是個吹毛求疵的人吧, 才會不由自主的想到這方面的問題(笑).

摒除這些小瑕疵, 這還是一本極為優秀的小說, 結合了科幻, 推理, 歷史小說的特色, 故事鋪陳上沒有任何突兀地方, 文筆的洗鍊程度已經幾近無懈可擊.

最後對蒲生大將的「高瞻遠矚」形容成「卑鄙的先知者」倒是十分貼切, 同時也把長輩對後代的著想發揮到極致, 算是卑鄙中的高尚, 或是高尚中的卑鄙, 十分生動.

六丁目拉麵

現在寫這篇, 也真的是晚了. 這是我跟Ellen固定每週至少吃一次的超美味拉麵店.

我很喜歡吃麵食, 也當然不會錯過日式拉麵. 以前非常愛吃館前路的「十八番拉麵」, 雖然不是本格式的日本拉麵, 但是許多創意的作法和豐富的配料讓我每每經過就忍不住要進去大啖一場, 可惜的是這間店已經不在了.

大約在一年多前跟Ellen開車經過看到這家店, 就忍不住進去嘗試一下, 沒想到就這樣一試成主顧, 不管是拉麵本身, 濃郁的豚骨湯頭, 或是老闆精心製作的配料都美味到我每次想起就忍不住一定要衝去吃一碗.

當時我跟Ellen說, 這麼棒的店實在不多, 可是卻不斷猶豫著該不該寫出來介紹大家去吃: 我看過太多起初堅持而在生意鼎盛後完全變調的店家, 不是廣開分店結果無法控制原味, 就是為了節省成本賺更多而偷工減料.

但是這家店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 到現在吃了快兩年了, 口味依然不變, 也依然一直有創新的菜色出爐. 如今六丁目拉麵已經如此出名, 而Ellen也早已經寫過這家店, 所以現在我就姑且錦上添花一番.

在2005年台北市創意牛肉麵比賽中, 林老闆以亞軍的榮耀證明了他的絕佳手藝, 也和獲得冠軍的劉維珍女士一起出了一本「牛肉麵達人之好吃醬拌麵」. 在獲得這麼大的成就之下, 林老闆依舊是堅持他的口味, 不斷的在守成和創新之間找到絕佳的平衡點, 縱使因為生意興隆而不見得是他本人在料理室中指揮, 但是另外一位師傅卻完美的重現我所熟悉的「六丁目口味」, 這點實在讓我非常的欽佩.

依稀記得我和Ellen在車上說: 「我相信老闆不是個商人, 而是一個有尊嚴的料理人」, 果然如我所料, 有著職人社會所特有, 而台灣卻少有的「匠魂」.

雖然我們對「六丁目拉麵」或林老闆可能提供不了什麼實質的幫助或鼓勵, 但我們會「用嘴投票」的不斷去吃, 也不斷的向朋友們介紹這麼一家優質的拉麵店, 了不起的拉麵師傅. 大家若有空經過, 一定要記得進去吃看看, 保證改變你對拉麵的印象. 而且記得, 若肚子空間允許, 好好的喝乾那濃郁美味的湯頭, 據說那是對一個拉麵師傅最高的敬意了!

地址: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五段65號

我是黎智英

「激情是我創業的原動力,犯錯是我創業的手段。」~黎智英

黎智英是何方神聖?

  他的造型看起來像黑道大哥,他的狂語聽起來像草根街民。他從來沒有受過完整的教育,卻白手起家創立佐丹奴、創辦《壹週刊》和《蘋果日報》闖出一片天,黎智英的創業故事比報紙上的八卦還精采,書中滿是創業家的爆發力和經營者的智慧。

談身世,他透露幼時在街頭求生的叢林歲月,塑造了往後的創業性格;

談創業,他自爆靠炒股贏來第一桶金,又靠出老千買到第一棟廠;

談挫敗,他坦言虧錢是沒認清市場規模,絕不卸責地喊天哭地;

談管理,他不避諱向麥當勞偷師,改革佐丹奴的商品結構;

談創新,他說明思考步驟,敢說敢作不怕人學。

  從2003年11月開始,黎智英在香港《壹週刊》專欄開始寫創業故事,讓各界讀者又驚又喜。本書完整收集「創業篇」的42篇文章,並特別收錄:
 ‧100條黎語錄,是黎智英做人做事智慧的精華濃縮。
 ‧香港第一人物寫手陳惜姿專訪,道出黎智英投資台灣《蘋果日報》的一手觀點。
 ‧台灣獨家專訪,剖析黎智英帶領下的壹傳媒成功術。

  推薦序/詹宏志 PChome Online電腦家庭.董事長

  黎智英寫得挖心剖肺,誠實得令人又驚又畏。這裡面有一系列講他自己創業故事與做生意的體會,由於出於真實經驗,寫來有血有肉,就變得發人深省,而其中旁及創業時期友人的情誼與個性,也頗令人動容。

總的說, 我還蠻喜歡黎智英這樣的人.

意思不是我喜歡蘋果日報或是壹週刊那種狗仔文化爆料文化, 而是因為黎智英是個我一向欣賞的「真小人」. 我不喜歡虛偽的人, 尤其是舉著正義, 真理, 主流文化等等的大蠧, 卻做著些違背良心的事或是說著些狗屁倒灶的鬼話. 要我在偽君子跟真小人之間做選擇, 我寧可選擇真小人: 因為真小人可以交朋友, 而偽君子只能提防.

從某些角度來看, 任何居住在台灣的人都不能否認這個其貌不揚的「肥佬黎」已經是台灣的出版業的一方之霸, 他的蘋果日報與壹週刊卜進軍台灣就以橫掃之姿直接而快速的拿下了台灣報業和週刊雜誌的王座, 但可能不多人知道他是從紡織業起家, 是個沒有受過主流教育薰陶, 僅以最底層的小市民憑藉著努力與思考成為如今的億萬富翁. 也以他所瞭解庶民的文化和實在經營中得到的經驗來發展事業. 與一般所謂的「文化觀察家」或是「大亨」完全相左, 他的看法說法作法都直接而淺顯, 簡單的解決一般人會過慮在三的問題.

這本書自然說了很多他的故事, 以及他的觀念, 再再的顛覆許多成功者帝王學.

裡頭有許多精闢的看法, 例如他認為所謂員工忠誠並不是甘於低薪低職位與高工作量而不跳槽, 那是一種欺騙, 一種虛假, 我相信這才是真正從基層員工的角度出發的觀念, 也才是經營人才的最佳解. 這本書提供了太多太多創業者的辛酸和苦楚, 而他卻從不認為那些是苦, 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 一種把生活當成事業來經營, 把事業當成挑戰來超越的正面樂觀.

這種直接的實證, 才是做人做事業的最佳教材.

四的法則(The Rule of Four)

文藝復興時代的最後謎團!懸疑驚悚小說的最高傑作!

全球熱賣突破10,000,000本!

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長達9個月!

華盛頓郵報暢銷排行榜第1名!
洛杉磯時報暢銷排行榜第1名!
丹佛郵報暢銷排行榜第1名!
舊金山紀事報暢銷排行榜第1名!
書選BOOK SENSE暢銷排行榜第1名!
北卡獨立書商協會暢銷排行榜第1名!

這是一部類似達文西密碼的歷史解迷小說.

從一本至今依然是一團迷霧的書籍「尋愛綺夢」(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開始, 吸引無數史學家投入其中, 想探究這一本特異的書籍: 充斥倒錯的文字, 怪異的字句與內容, 艱深的謎語和拆解字陣, 延伸出了一個歷史上的大秘密和一個無價的大寶藏.

故事的兩個背景: 中古文藝復興時期與現代的普林斯頓大學校園, 兩者之間呈現了一種特殊但協調的對比, 加上一個更具有歷史的校園社團「長春藤」, 演出了一連串的懸疑劇情.

這本書成功的地方也和達文西密碼類似, 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實素材配上緊湊的章節, 讓讀者和四位大學生一起逐步的解出神秘的謎題: 「尋愛綺夢」與「誰殺了比爾?」, 這種一環扣著一環的劇情推演很容易讓讀者身陷其中不知不覺的一頁一頁閱讀下去, 想瞭解更多的謎底, 更多的解迷過程, 還有隱藏在背後的真實.

很難相信這是兩位大學生的處女作, 竟然能夠寫的如此之好. 強力的推薦!

風中的費洛蒙

簡單來說,費洛蒙就是「愛情的味道」!

一個個看似互不相識、卻可能存在著某種關聯的人物,像被命運安排好了似的,沈浮於平靜又激越的世界中。

在鹽田的平靜與城市的激越交錯中,他與她交錯而過,她與他糾結纏繞,她又與她紛紛擾擾……

看似互不相識、卻又像被命運安排好了似的人們,繼續寂寞,繼續孤獨,繼續生活,繼續懶得扮演自己。

書中的故事訴說著愛情的純粹與無奈、慾望的糾結與難耐、緣分的奇妙與不可知、人性的脆弱與溫暖……

讀著這些陳昇獨有的文字與影像,你彷彿也在空氣中,嗅到了如費洛蒙般迷離的氣息,無法自拔……

現在寫這本書其實真的是晚了, ’04時這本書一出我馬上就買了, 而且還是因為經過書局看到, 忍不住就掏錢買下, 有別於我一貫不在實體書店買書的習慣. 而後被借走就再也沒有回來: 若我出借的書都完美的回到我手上, 我真怕我房間放不下啊!

我喜歡「某一部份」的陳昇, 他的狂放是我所做不到卻羨慕著的. 而他的文字不同於他的歌, 雖然總是帶著一種濃厚的酸味: 那種會讓你有種介於掉淚和微笑之間的酸味. 他的攝影作品又更不同於他的文字, 雖然濫情的用了大量的單色系鋪陳卻永遠在淒涼中帶有生機.

他總是愛寫那種小樂團中叼跟煙躺在水泥地上的人物, 我幾乎可以從高中時代的樂團經驗中清晰的在腦海中描繪出這些角色們! 不管是曳著一把吉他的那位「破碎的心」, 或是在暗的快要透不進光的房間裡, 赤裸著對坐著, 同時用些沒有邏輯的文字相互對談的男女.

對話很簡單, 故事很簡單, 人生卻很難.

我總是會不知不覺想起, 他寫的一篇短文「9999滴眼淚」, 眼淚的溫度只有流淚的人知道, 而眼淚的重量也只有接下眼淚的人知道. 我們都不會這麼好運的如他一般碰到一位善解人意的樂師, 那麼誰來讓我們覺得, 有人懂得我們的感受呢?

風中飄散著莫名其妙的費洛蒙, 似乎費洛蒙帶來的誘惑總是伴隨著寂寞. 我也想謝謝陳昇, 他多多少少帶走了些我曾有的寂寞.

Gallery 擋掉外部Referer

其實我是不想弄這些小動作的.

自己寫的文字被人家整個Copy走也已經不是新聞了, 不管是之前寫過的書評或影評, 也不管是㼼竊或是有附上原網址/原作者的轉載, 我的態度一直都是: 隨便你們! 反正這是個人價值的問題, 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很注意到尊重著作權人的權益, 也就是說, 既然不能保證自己是個道德完人, 那也不會用神經質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著作權益是否被侵犯到.

但是圖被盜連, 會讓我的頻寬被吃掉的啊.

這裡又不是甚麼入口網站, 頻寬不但有限我也得每個月付錢的, 加上網路不只提供給這台Server, 同時也要提供家人上網使用, 被盜連到這種程度, 已經嚴重影響到我的頻寬了, 而且竟然絕大多數都是中國的網站在使用. 所以只好下了這個決定, 在Gallery中擋掉外部的Referer.

.htaccess裡頭丟了這些東西.

RewriteEngine On

RewriteCond %{HTTP_REFERER} !nekobe.tw
RewriteCond %{HTTP_REFERER} !ellen.tw
RewriteCond %{HTTP_REFERER} !tku.info
RewriteCond %{REQUEST_FILENAME} !no.gif$
RewriteRule . /gallery/no.gif [L]

如果我不小心擋到了哪位朋友, 請不吝告訴我一聲吧.

中國人與日本人

中日兩國之間,存在許多類同:就地理上而言,可說是一衣帶水、膚色形貌上亦如孿生兄弟,文字上也是同樣使用漢字,乍看之下彼此似乎不應陌生,而實際上雙方卻存在著許多彼此無法體會認同之處。

作者在台灣出生,在東京長大,是專門研究中國的專家。本書一掃許多似是而非的舊說,有新探索的獨特眼光…‥

其實要先說明的是, 這本書初版於1988年, 所以只能拿來參考20年前的日本與台灣.

作者以各種方面, 舉凡尚文崇武的文化, 戰爭策略, 武人的節操, 文人的風骨, 甚至在廉恥概念和信仰崇拜上, 用直接單純的對比方式來列舉出中國人與日本人的差異, 而一向被拿來分析的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跟種族區分則只是用以輔助來論述這些差異的起因. 這樣的分析讓讀者可以很容易的投射到自己印象中的兩國人民特性.

但民族性是不斷的在變化中的, 甚至不需要一個世代, 只要三年五年就有可能有巨大的轉變: 中國的文革如是, 日本的戰敗如是. 所以我想這本書對讀者最大的幫助, 是給予一個宏觀的角度, 去側寫兩國人民在歷史演進上或因統治與被統治, 或因侵略與被侵略, 或因開放與被開放, 而在某個歷史的時間點上產生逐漸相左的發展.

同樣的, 相較於台灣與中國, 海島型的台灣與日本在地理環境上有較為相近的演化, 且台灣曾被日本統治50年有餘, 尚且演變成具有龐大差異的兩個國族, 更不用說在地理環境, 政治環境, 經濟條件等等都完全相左的台灣與中國之間會有多麼大的差別.

撇開書內斧鑿分明的日本觀點, 這是一本值得慢慢思考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