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在火車上,脫離平常的生活,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畢竟此時此刻,我們只是自己口中所說的那些人而已。」
珍妮.迪斯基的兩段旅程,第一段是未經刻意安排、不預設目的的火車直線之旅,從德國漢堡搭乘貨輪到達美國佛羅里達州,搭上「日落號特快車」穿越幅員遼闊的美國。第二段則是在刻意設定單人乘火車周遊美國的目標下,從倫敦搭乘飛機出發之前,先由網路預訂好一個月期的美國國鐵周遊券,抵達紐約後,開始一連串命名浪漫的列車旅程:「湖岸號特快車」、「帝國創始者」、「海岸星光列車」、「加州和風」、「西南大酋長」、「日落號特快車」,最後接上「新月號列車」回到環形旅程的原點紐約市。
這趟孤獨與菸相伴、環繞美國的火車之旅,由於早已透過電影和電視對這片壯麗的景致略有了解,所以對異常熟悉的美國大地算是沉思以對。然而,旅程中孤寂心境的反思,讓身為異鄉客的她,毅然追求菸癮的解放、忠於坦率自我的自由,品嚐心底那股意欲擺脫身份框架、和任何事物都無所牽扯的渴望。徹徹底底作為一個旁觀者,用陌生人的姿態思索自己與自己的陌生和親近。
人如果能在既定的生活範圍之外, 偶爾跨進一點他人的世界, 的確是一件有趣且能開闊心胸的好事: 因為依照我的性格, 若非別人的推薦我幾乎不可能去買這本書, 更不可能把這本書看完.
對我來說這本書有趣的地方並不在於他是得獎作品(別懷疑, 真的有人只挑得獎的書來看), 也不是因為作者對煙的抗辯和描述, 當然更不是因為這類旅行文學創造的的風景嚮往(事實上作者根本沒啥說到風景), 而是這是少有的一本”超自我主義”的描述.
任何人都是自我的, 任何文章小說幾乎也都是自我本位: 以自我的生活經驗, 價值觀, 想像, 甚至是慾望投射而產生的文字序列, 但是這本書不同的是, 大多數人會壓抑自己的過度自我而去盡量迎合社會賦予的大我, 而作者珍妮.迪斯基卻是完全的自我, 他不隱去自己對煙和尼古丁的需求, 也不去配合社會要求他必須做到一位英國仕女應有的禮儀應對. 而是純粹從自己角色出發去描述和面對問題, 所以他有層出不窮讓人覺得複雜而怪異的狀況, 他有煙癮, 他認真考慮陌生人帶有性暗示的邀約, 他打從心裡懼怕朋友的囚禁, 他打從心裡亟欲逃離一個雰圍卻總是跳進另外一個雰圍.
事實上, 這就是我們天天都在做的事, 而我們不會承認, 也不會意識到真實的想法是什麼.
而單就欣賞一個文字創作者的角度來評斷, 珍妮.迪斯基具有鉅細靡遺描述各種狀況的能力, 與江國香織那種為每件事情下注解不同, 也和吉本芭芭娜的刻意凸顯細節不同, 似乎是一種生活態度似的, 對任何事過度敏感到變成一種神經質, 也由於這樣的特性, 讓封閉空間的火車旅行成為發酵的橡木筒, 把他生命中的體驗一次濃郁的發酵出來而成為這樣的作品.
作為一部旅行文學, 這本書並不會讓我嚮往火車長途旅行, 反而讓我嚮往和自己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