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uman Stain(人性污點)

關於羅斯的讀者可分兩種,一種是極其喜愛,另一種則是從沒看過。《人性污點》則是一本可以讓第一種讀者心醉神迷,讓第一種讀者跨越閱讀羅斯門檻的小說。--2002年9月12日《閱讀雜誌》Francois Busnel

故事發生在1998年,主人公柯爾曼是一個有著黑人血統的大學教授,改姓埋名地作為猶太人在美國社會中度過幾乎輝煌的一生,直到在晚年的一次意外事件中被誣為種族主義者。之後,他與學校年輕女清潔工福尼雅有了一段暖昧關係,兩人在一起(萊斯法利)蓄意製造的車禍中喪生。小說在一系列人生的回顧中展開,其他人物也在其間加入,人物各自的祕密和污穢漸次浮露出來。

很久沒更新Blog, 有個主要的因素是, 我把所有剩餘的零碎時間都花在這本書上.

這本書主要描述的種族歧視, 柯林頓性醜聞, 越戰問題等等的美國重要事件, 所造成的「集團歇斯底里」事實上對我並沒有太多意義, 但Philip Roth翻開的並不僅止於美國人民的苦悶, 而是另外一種面對人生的選擇.

我一向主張, 人人平等是一個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而這個謊言透過太多看似人道的方式去潤飾成真理, 而事實上真正的真理卻往往是完全相反的. 或許很多人會抨擊我這種說法, 但是請不同意我說法的人捫心自問, 若把既定的「人人平等」這個真理從自己的思維中暫時移除, 所有的事情都會變的合理, 不是嗎? 但請注意, 合理不表示合乎人類賴以自豪的人性, 只是在邏輯上擁有了正確的道路罷了.

以上都是閒話.

這本書的深刻讓我驚訝, 不僅只是用了大量但精確的形容詞去指出人心的矛盾和黑暗, 更用了一種合乎心理思維的順序去描述一些殘忍的不帶血腥的事件(當然譯者的功力也是必須被考慮進去的), 精彩的橋段多到我完全無法詳細列出來, 甚至要我挑出一段震驚我內心的部分都很難: 在閱讀中我一直處於心理被重擊的狀況.

衝突的來由是每個人對同樣一件事情的解讀完全相左, 衝突的來由是每個人對自己生下來便帶有的標籤有著完全相異的心態和處理方式, 衝突的來由是每個人對心中的愛有著被不同面相的扭曲所影響: 柯爾曼, 或該稱呼他為西爾克, 選擇分離自己, 選擇隱藏自己的血統, 躲避那的大時代所賦予他的不公正, 選擇用控訴而反社會的方式去對抗那個關於「幽靈」的指控; 福妮雅選擇謀殺自己, 謀殺那個應該被良好教育所培養的優秀女性, 選擇放棄文明的一切, 選擇用直接而無情的方式滿足自己, 選擇用順從的方式去抵抗一切來自於社會的指控; 萊斯法利選擇用毀滅的方式消除他對戰爭和亡去戰友的罪惡感, 選擇用最冷酷且精密計算的謀殺來把自己腦海中的憤怒和嫉妒隱性的發洩, 選擇用以上的所有行為來獲取自己的平靜….

最後的兩場葬禮, 冷靜的旁觀者祖克曼, 為了洗刷老友柯爾曼的污名以及找尋真正的兇手: 或者應該說他心中經既定的兇手, 經歷了一場冰上的驚聳對話, 用懸疑的手法結束這充滿諷刺的故事, 如編輯序中所說「不論是呂文斯基藍色Gap洋裝上的污點,還是有色人種膚色的印記,羅斯在這本充滿隱喻與諷刺的小說中,對於人性的深刻探討,雖有評論者開玩笑說像是哲學論文,但也證明了羅斯已到了福克納所說的,一個每個偉大作家都有的無可比擬的時期,就是速度、力道、才華都到位的時期。當今的美國文學可說是羅斯的時代,一如二○年代的海明威,三○年代的福克納。

福妮雅說:「人性污點。我們留下一個污穢,我們留下我們的印記。污染、殘酷、欺淩、謬誤、糞便、精液……和反抗無關。和恩賜或救贖無關。在每個人的身上。存儲於內心。與生俱來。無可描述。污穢先於印記。沒有留下印記之前便已存在。污穢完全是內在的,不需留印記。」

多麼強烈的一本書, 人性的污點, 存在於什麼位置? 存在於什麼情形? 或者說, 存在於什麼時代? 答案在每個讀者心中.

Comments
  • Lance 11 10 月, 2008 at 17:09

    版主您好,很高興看到也有人分享這本書的心得,的確是很迷人的一本書!!

  • usimplant 22 1 月, 2009 at 12:38

    預知與無力感的割捨,終至無所選擇的面對! 好書,謝謝推薦.

  • Post a comment

    Threaded commenting powered by interconnect/it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