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飽」的無奈與罪惡

這個世界有很多「吃到飽」的服務, 餐廳, 3G網路, 音樂串流, 甚至是有線電視.

當然吃到飽是一個應需求而生的服務, 以餐廳為例, 一間餐廳若成為吃到飽的制度, 它為了經營成本的考量, 勢必會讓食物品質降低或者價金提高. 在食物品質可接受的範圍內自然有客戶群; 同樣的若需要更高品質食物的客戶群可以選擇非吃到飽的餐廳, 一切都處於一個收支平衡的狀態下.

對於3G網路, 則是一種不一樣的生態. 在基地台密度與頻寬有限的狀態下, 越多人選擇吃到飽的服務而且真的執行了他的權力, 無限制的去「用到飽」, 結局會是眾多使用者一起承擔連線品質下降的風險跟結局. 當然這責任並非在消費者身上, 而是在電信商是否執行他們的義務去隨著使用者用量擴增基地台與頻寬. 當然若是電信商在推出這樣方案時根本沒有仔細計算背後的成本結構, 一樣是電信商需要面對的失誤.

但是有些東西的「吃到飽」正在戕害市場.

舉一個最單純的例子: 當每個月149元可以聽幾乎所有的流行音樂聽到飽時, 消費者不會去購買CD, 因此在這個框架下, 認真的創作者跟不認真的創作者被打到同一條線上, 而且是一起去分食那僅存的每個月149元. 市場變小了, 認真的創作者難以生存之下只好濫竽充數求生存, 而不認真的創作者可以繼續進行他的不認真.

在供給面這扼殺了認真且有才華的創作者, 在需求面大眾被餵養了大量的低劣作品, 這個市場就會因此而崩壞.

當然對於消費者的反擊是, 許多流行音樂的專輯只有局部好聽或喜歡聽, 其餘的都屬於填版面的口水或芭樂歌, 自然消費者不願意花上整張專輯的錢去買兩三首歌, 而市場若已經有提供吃到飽服務的商家, 即使消費者擁有了購買自己喜歡的單曲的能力, 卻也會去選擇低價吃到飽的服務, 即使他們真的會去聽得僅限自己愛好的小圈圈.

這種狀況是短視的唱片公司, 無良的吃到飽商家, 還有被餵養的消費者共同創造出來的.

對於有線電視亦然, 一個月固定的價格給予了將近100台的選擇. 表面上是便宜又大碗, 但事實上各頻道商為了填塞每天至少6~8小時的節目, 又得應付越來越多的競爭者, 除了放棄高成本的自製之外, 還會將必須自製的節目(例如新聞台)的製作成本降到最低. 20年前的電視台新聞部可以負擔得起大量的記者去「跑」新聞, 而現在一個線只能配置一個「做」或「抄」新聞的記者, 這就是品質下降的鐵證. 更別說大量的小眾低品質電視台不但大多數觀眾根本不會去看, 還佔用了有限的頻寬, 於是台灣的電視台或頻道商還在做低品質, 低解析度節目餵養觀眾.

當然, 千錯萬錯都不會是消費者的錯, 消費者只是被動的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或是在別無選擇的狀況下只能接受. 一個原本應該蓬勃的產業把自己搞到這種田地, 整個產業都該負起責任.

對於消費者又能夠做什麼呢?

我的想像是, 若消費者可以拒絕購買或使用這類「吃到飽」的低劣服務, 而改用其他方式付費支持獨立的發行商, 或者可以吸引唱片公司或是節目製作單位不要把自己精心創作的優質內容交給那些讓產業逐漸崩壞的商業模式, 而改用更為合理, 更把利潤回歸給創作者的管道去販售自己的創作物. 或許很不容易, 但是我想只要創作者跟消費者有共同的利益跟信念, 這樣的撥亂反正是有機會的.

很不容易, 我知道. 那我們技術人又能為這些崩壞的產業做些什麼呢? 靠技術去建立平台可能是個好方法吧.

至於那些頑冥不靈的大型沒落中的唱片公司或節目製作單位呢? 我想讓他們淹沒在時代的洪流裡, 是最後的慈悲.

  • Post a comment

    Threaded commenting powered by interconnect/it code.